人物的作文4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物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我也不例外。我们喜欢的历史人物,都有相应的理由,历史人物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都有让人赞叹不已的事情。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关羽――关云长。
他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蜀国大将。桃园三结义,“刘关张”,“关”就是关羽。我喜欢他的豪爽,讲义气……
他让我产生好感是在《三国》这部电影里,他和二位兄台,一起带兵解徐州之难。因为徐州已被曹操围得水泄不通,急需帮助,所以他们才去的。他杀敌时出手豪爽,拿一把大刀,直杀敌人主力,把敌人击退,他那力气,看了就让人畏之。一刀劈死三五个没问题。我本来就看武打片、战争片上瘾,只要主人公武力威猛,我都对他产生敬意。所以从此我深深敬佩他。
还有他的讲义气。“过五关斩六将”大家都听过吧?说的就是关羽为救刘备妻儿,闯进曹军大营,就出嫂子,而这一路要过五个关卡,每个关卡都有一名大将防守,关羽,连过五关,斩死大将,有一个关卡,死了两个。平安把嫂子就出,且归还大哥。这更让我喜欢他的威猛,而且还有讲义气。
我还喜欢他的稳定果断,这就是让我最伤心的片段了――关羽去世。他守荆州时,吴国来攻,关羽自知兵不如人但他丝毫没有退却,而是稳定的在城中下棋,最后,敌人攻破城门,杀进城中杀死关羽。关羽死时,也并没有退却,而是果断的自尽,然后被吴国主将吴猛割下头颅,悬挂城门前。
这果断,这义气,这豪爽,真是让人产生敬意。他毫不胆怯,他讲义气,这是我更喜欢他,经过我的讲述,你们是否喜欢他。你们喜欢谁?快来为同学们讲述一下吧!
我特别喜欢面食,在我们小区大门口有个卖烧饼的。
那个男人,大约五十岁左右,不高不矮,面庞总是红通通的,鼻尖儿也泛着红晕的光,有趣的是他的眼睛周围,眉毛和愤怒小鸟一模一样,向下倾35度,从上至下越来越深,而上部却淡的很,眼旁就几道鱼尾纹,但是鱼尾纹的左侧有颗黑痣,特别显眼。
我喜欢去他那儿买早餐,而且也吃不腻。妈妈给给我3块零头,叫我买三个饼,我利索地向楼下蹦去,零头就在口袋“叮咣叮咣”地奏起,顿时觉得楼梯道好长好长。每次到门口,他好似很早就到了,太阳还是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满是橙红的。我向他要了三个烧饼,两甜一咸,“好嘞。”他粗犷的声音叫醒着朦胧的太阳,一下子精神多了,慢慢升起,周围开始有了黄晕,说完便熟练地抽出一个白色的食品袋,一面套着手,另一面直接伸向炉子深处,身体像下面倾,直到贴到一个热乎乎的面饼,再取上来。我经常来,早就看惯了,可每次都暗暗生出一股念头:难道就不烫手吗?他若无其事地又拿出一个甜饼,又再拿出了个咸的,便笑着将袋子递给我,说了句:“烧饼要趁热吃。”我接过袋子,笑了笑,一眼眨巴过去,他手上一层层厚实的老茧印在上面,霎时间,心中好似被什么触动一下,便道了声谢,转身离开。
一声好嘞,一手烧饼,一脸笑容,温暖着尘世。
我有一个95岁的太奶奶,她非常和谒也很勤劳,可就是脾气太犟,我总觉得她没事找事。可到了今天我才知道长时间以来隐藏着的秘密。 “蹬……”什么声音?我放下手中的遥控器走了出去,正看到太奶奶要走下楼梯去,我急忙跑过去挽住她的手说:“太奶奶别乱走了行不行啊?”。太奶奶一话不说和我一起回到了客厅。终于安静了一会儿。可又像蚂蚁一般无声无息地走到房间里去了,随着“呯”的地声,我回过神来,太奶奶正捂着膝盖不停的揉。
我生气的走向太奶奶似责备又似叮嘱的.对她说:“太奶奶坐着看电视不好吗?”太奶奶只是笑笑不作答,回到客厅郁闷的坐了下来,眼睛眯成了一条针缝,似乎非常生气。这里在田里干活的奶奶回来了,我滔滔不绝的诉说着太奶奶的不是,可是奶奶也只是笑笑,回去干活了。之后太奶奶不管去哪里我都把她拉回来。十足像一条铁链。我正生气着呢,只听太奶奶嘀咕着说“老了没用了。”我好像没听见似的对太奶奶说:“我们出去走一走吧!”,到了街上太奶奶真的年轻了许多,我再回想起来太奶奶做的事是为了让我们发现她不忘了她。
老人是需要多多照顾,可也要带她多出去走走看看,不要经常锁着她,而是要陪着她。
“农民工”在今天是一个人们都不陌生的词汇,特指那些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农民。他们朴实、敬业,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随处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由于忙于学习,我很少跟他们接触过,而今天我却在火车上零距离观察到这群朴素的农民工。
今天我和父母坐上了返回青岛的火车,车厢内人满为患,走廊也被堵的水泄不通。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人,他们大多数衣着朴素,头发蓬乱,随身携带的大行李包,大多数是那种常见的“蛇皮袋子”,与行李架上少数的皮质行李箱形成很大的反差,父母对我说他们都是进城打工的农民。
就在我的座位旁,站着一位这样的农民工:他中等身材,皮肤是那种饱经日晒后呈现的黝黑。上身穿着一件已泛黄的棉衣,上面的污渍已让我看不清衣服原有的颜色。一个大蛇皮袋立在他身边,塞满过道。每当有人经过他就要将袋子举过头顶。不知是重复了多少次后袋子裂开了一个大口,漏出了被角,可他没有一句怨言,不知从哪找出了一根麻绳,前后左右地将蛇皮包捆绑起来,他粗燥的双手有力地拉扯着麻绳,好像在捆绑着一个宝贝。我也一直纳闷,为什么他不坐在包上,起码这样可以让他的旅途不会太劳累。不管我什么时候回头,他都一直站在那,虽然双眼已布满血丝,可却没有坐下休息的意思。我又将双眼扫视整个车厢,倚着座位的、靠着门框的、站在车厢连接处的,无不是与他一样的农民工--一床棉陪伴他们闯天下。他们大多数是舍妻离子,奔波于异乡,承受着繁重的劳动、吃着简单的伙食、熬过漫漫长夜之后,还要面对着城市人们抛给他们的鄙夷的目光和蔑视的态度,这些都使他们觉得憋气、心酸。或许只有这床从家带出的棉被才是他们最亲近的伙伴,因为它能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关爱与温暖。
我凝望着眼前的这些农民工,庆幸自己今天还有座位坐,还能和父母在一起。他们的孩子呢?也能与我一样幸运吗?
我回想起了一则报道:不少农民工是带子女一同进城,进而出现了一个新的并且日益显露的社会问题: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据调查,截至20xx年底有近20xx万名流动儿童随农民工父母进入城市,这些流动儿童的失学率高达9.3%.由于经济收入的巨大差距,很多农民工家庭因无法承受城市学校高昂的赞助费、借读费而被迫让子女辍学,即使是九年义务教育也不例外,没有钱,就是进不去。
而更多的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他们日常生活质量下降,家务负担加重;学业隐忧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有的甚至违法犯罪;安全隐患增加,伤亡事故时有发生。
想到这一些,我的心在那一瞬间,沉重了起来--我不免对身边的这群人产生了同情:我不时地请我身边的那位叔叔坐下来歇会,而每次他都会微笑地向我表示着谢意。
此时此刻,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
愿他们能找到好工作,年底能满载而归!
愿他们的家人平安幸福!
愿和我同龄的农民工子女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愿天下所有的人为我们的农民工们献上最崇高的敬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