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孔子的一封信(通用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书信吧,书信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信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孔子的一封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孔子的一封信1尊敬的孔子爷爷:
你好!带着一种钦佩,我向你倾诉我的感受。
孔子爷爷,我是通过父亲的书柜认识你的,包括《尚书礼记》、《蔡志忠漫画》、《孔子说》、《中庸》、《论语》,虽然我没有读过一本书,也没有完全理解其中的许多东西,但我也学到了很多。
我从小就受到各种艺术的影响。我喜欢弹钢琴,跳舞,画画等等。当然,古代的散文和诗歌也不例外。我们充分享受着社会主义家庭的阳光雨露,享受着改革开放时代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时间匆匆,我走进了中学的大门,过去的快乐时光消失了。每天都可以称为“早出晚归”。六点多起床,早饭后直接去学校。在路上,你还得复习中英文书。如果你不复习,你就做不到。当你到了学校,你可以通过汉语听写,英语听写,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很快就会变成关羽,他已经通过了五关,杀死了六个将军!
孔子爷爷,虽然我早上在上学的路上用过,但我的近视度数也被“用”了——小学三年级时是100,四年后的今天是400。大部分学生都是“医生”,戴着眼镜,少200度,多600度。我不知道有多少学生近视,有多少人戴那副眼镜。
孔子爷爷,你说过“学而不累,教而不累”。我们能不无聊吗?5天的课业已经累得要散架了,很多学生周末还得上各种补习班。
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80%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从长远来看,我们软弱的身体怎能成为一种社会责任?
学生们必须努力学习。在社会和学校看来,分数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他们得不到高分,他们就不是好学生。我们如何“从过去吸取教训”?更不用说当老师了。
据悉,在今天的中国,小学毕业生在美国读书时,不需要学数学。这是国民教育的骄傲吗?是中国学生的幸运还是不幸?
我相信学校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好的,老师也爱我们,我也爱我的每一个老师,他们也是“应试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让我们找不到北方。社会需要这样一批解决问题的专家来建设吗?事实上,我们的师生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而“同舟共济,同舟共济”。
孔子爷爷,你能告诉我怎么办吗?
几乎一生都在从事说教解惑教育,倡导“因材施教”,倡导“知为知,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教我们做人、处世、做学问。
今天,我们呼唤素质教育,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学,不足为奇”。我想说的是,让我们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我期待着学习“知”、“善”、“乐”的真正出现。我期待着你走进我们的书本、教室和操场。我也期待着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像你们一样布道、教书、解决问题。如果是的话,这是我们的荣幸。
给孔子的一封信2敬爱的孔子:
2500多年前的您以好学,博览,广交而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你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圣人,但您自己不这样认为。
你有一段相当经典的对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你是多么的谦躬。我从未见过您是长得怎么样的,但是我仿佛能看到你朴实的身影,紧锁的双眉,因为直至你离开时也还未有你所看到的礼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你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与“礼治”。您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您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带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带,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您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带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在这里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您:“您是怎么看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的呢?”这个问题一直让我想得头昏脑胀。
读了《论语》我找到答案了,那就是要心静,多和人家交流,从人家的言谈举止中您就能知道他们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虽然我和您不可能面对面交流,但读着您的书就像是和您面对面交流,从中我获得了很大的收获,比如心要静,做人要有诚信,读书时不思烤是不行的等等。我为不能生活在您那个时带当您的学生而感到遗憾,不过,我会认真读您的《论语》。这也是我们应该的吧。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借“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您那里汲取智慧。”我想您一定不会想到,千年后的今天,世人对于您的形象仍是褒贬不一。您的思想仍旧是人们谈论的热点。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那是一个允许开放性的思想,各种学术共存的时代。当时的百家争鸣,更是让人心生羡慕之情。
也许,您的思想,唯有在此时此刻才会爆发。而更加替您感到庆幸的是,您一生之中奔波于各国之中,周游列国,四处传播自己的思想,虽然是“屡战屡败”几经波折,但值得庆幸的是,一直都有您的弟子的陪伴。颜回,子路,仲由等,一直都追随着您。我想,他们之所以从未离开您,这一定是源于您的深邃思想的吸引与您独特的人格魅力吧。您当时倡导的思想是“礼”与“仁”,这是一种在当时及其需要的思想。对于当时的教育,您提出了“有教无类”,这是一种超乎于时代的想法,当时的贵族垄断了教育,使得平民很少得到受到教育的权利,然而您发现了这个时代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对于当时的政治,您推行的是“礼”与“仁”,这种超脱的思想,或许只有您才具备。您推崇的是“为政以德”,这打破了传统封建的“礼不下庶人”的思想。
在那个年代,您是非常勇敢的,敢于向统治阶级发出自己的建议,这种勇气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或许也曾有人想到过如此,但敢于实践的人,毕竟只有您一人。这种胆量的起源,大概就是您的内心世界的充盈与强大。敢说敢做,勇于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精神,太多的人不具备。您深邃的思想更是让近乎所有人望尘莫及。两千年以来,您的思想总是会受到两类的评价,一种是来自统治阶级以及少数民众的褒奖,甚至是过分的推崇。另一类人则是极力反对。对于后来的统治阶级来说,儒术成立一种制服人民的工具,并且失去了最为本质的意义。以“和”为贵的思想,被丧心病狂的统治阶级完全忽略,倡导的都是“学而优则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类的思想,但却避开了其本质的意思,断章取义。使人民误解,从而听从自己的摆布。
我着实替您感到不平,这种故弄玄虚的短句,使得多少统治阶级借此为所欲为。对待教育亦是如此,如今的课本中还好些,没有太过于偏激的解读。但大革命时期的批判,近乎让一个时代的人都对您心有余悸,甚至心存恨意。但从某一角度来看,那些极力反对您的思想的人,实质上是在批判统治阶级,与您并无关系,只因统治阶级套用了您的话,所以才迁怒 ……此处隐藏8747个字……您的论语教育思想让我获益匪浅。孔爷爷,你真无愧于我们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你真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孔爷爷,您闪光的思想照亮了您的子孙后代的茫茫路途,指引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您的一言一语都是我们人生的课堂。看到这些,您一定感到很欣慰吧!
此致
敬礼
给孔子的一封信13敬爱的孔子先生:
您好!
我是一名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与您相隔甚远的距离,但却依然不能够改变我对您崇高的敬意。一直以为,两千多年前
《论语》只是古谈旧说罢了。但您的这本著作的影响力却是从未改变的。
您虽离我们远去,但您的精神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您的思想主张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您在我们心中撒下的“仁爱”的种子依旧在我们的心中成长。
是您让我明白了学习与思考是相结合的;是您让我学会了待人之道;是您让我懂得了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如果说我们的心里总会有一颗无形的仁爱的种子,那么一定就是您留给我们播种的。我们常常说让世界充满爱,然而这个字眼说起来简单,其中却蕴含这太多太多的含义。您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而您不仅是仁爱的一个宣传者,更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您的仁爱思想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更是举足轻重的。因为有了仁爱,人间才会温情常在。因为有了仁爱,世界才会变的温暖。而我也认为仁爱其实贯穿整个人生,正所谓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您在别人眼里是神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文学家。但您在我的心里却是灵魂的塑造者,思想的雕刻家。您留给我们的财富实在太多太逗了,是我们一生都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您的一言一语都是我们人生的课堂。为我们今后的明天打下坚厚的基础。
实际上也会有一些人认为您的思想太过于区于一格,但是我认为这所谓的“区于一格”是人们所应必备的良好品质。是我们做人的必需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我们更应该义不容辞的继承它们。
我也多么想做您的弟子,更想亲耳聆听您的教诲。多少次,在梦中与您漫步畅谈,听您孜孜不倦的教诲。因为有了您,我明天的路才会那么坚定不移。我不怕思想浑浊,因为有您的指引。我不怕坎坷荆棘,因为有您的扶持。您在时间中洗去浮华,透出新绿,用那点滴的精神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
您用您那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我,影响着我。您用您的言辞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与智慧。此时此刻的您——孔老先生,怎能不令人钦佩!
即使流年似水,光阴似箭。我对您的钦佩之情都始终如一。我依然会矢志不渝地追寻着您的思想,并逐渐把它变为我自己的思想。我会将它带向明天,带向未来!
此致
敬礼
您忠实的“弟子”:xx
20xx-5-15
给孔子的一封信14尊敬的孔老先生:
尊敬的孔老先生,我是一名学堂的学生,来自遥远的将来。自从我看过您的事迹和著作后,我对您可真是印象深刻,可以说是敬佩万分,所以我今天非常荣幸地为您写上一封信,希望您慢慢品味……
孔老先生,我知道您少年时期的生活并不像富贵人家那样美如梦幻,从小您的父亲离您而去,只有您的母亲,她既当爹又当妈地把您从一个稚嫩的婴儿带到一个能说会道,手脚伶俐的小大人。您一直在贫苦艰难的生活中拼搏,不断地向前迈步。我记得您跟一位老先生学过古瑟,您智慧过人,甚至超过老先生的才能,可您依旧保持从前的谦虚,不耻下问,我欣赏您,欣赏您这从不自大的品德。
您是一个孝顺的好儿子,在您的母亲的眼中,在我们这千千万万的后辈眼中……,在您母亲病危之时,您一方面帮母亲管理大小家事,夜间还要刻苦学习,另一方面则是无时无刻地照料着养育自己多年的母亲。我看到一些电视上面说,为了您的母亲,您甚至用您那还未强健的身体爬上高耸的山峰,为的是一株能缓减病情的草药。看到这儿,我的心开始颤动,那连连不断的泪珠沾湿我的脸庞,古今多少人能做到您这样……!我想想自己,我和家中人关系并不好,可能是他们给的爱让我还无法接受,我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呀!
您的著作思想可是我孜孜不倦的,最初翻开您所说过的语言记载—《论语》,不解其意的我看着那些密密麻麻,古里古气文言文可真是豪无耐心,把书丢到一旁,就做起无意义的事情来。可是慢慢地,我们学习您的语言多了,我便在其中找到了乐趣,然而又后悔年少的无知。竟然将一本圣贤的书冷落一方,现在我还会背诵一些,如果您不介意,我来背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背得不错吧?可有些得意忘形,哈哈……!
我看过您的事迹,不过令我最失望的事是您环游了那么多的国家,想将自己的思想转述君王,却无一人采纳您的建议,因为他们觉得这是想入非非。我呢,对这些只为夺得霸权不顾忌人民死活的君王,只有一道道冷淡的眼神,如果我能生在那个时代,我多想见上您一面,向您多多请教。
孔老先生,您知道吗吧,您现在可是举世瞩目的大明星,不知有多少人崇拜您,他们还会经常去祭拜您。看到这些您是不是从心底里感到很宽慰,惊喜?
孔老先生,我有许多话想和您说,可是“欲辩已忘言”呀,我用这一封简短而朴素的文章来表达我对您遥远的,深深的敬意!
给孔子的一封信15知识渊博的孔老爷爷:
您好!
我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名杭州采荷第二小学的小学生,和您相差了n个世纪,可以说是您的孙孙孙孙(n个孙,在此省略)女。说起我,平时我不怎么爱学习,马马虎虎的,有时候还会偷懒,但我却是一个非常活泼可爱的阳光女孩。
我的座右铭就是您在开学典礼上说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我平常的生活中,老师也非常喜欢用这句话来教育我们,而且在少年宫的作文课上,老师还专门用了好长时间来讲解您的这句话呢!
我常常问爸爸妈妈,您弟子写的《论语》里面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含义那么深奥。爸爸妈妈总是这样回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是我便去反复的读,反复的看,终于温故而知新,搞懂了它的基本含义。
我在网络上知道您的身世很凄惨,很小的时候便成了孤儿,可您却不放弃,在给别人打工填饱肚子的时候还挤出时间来读书,最后有了很大的成就,我很佩服您。虽然我并不知道您的学习方法,但我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可以知道您有多么得虚心好学,多么得有雄心壮志。
您的思想主张里的孝、仁、忠、义这四个字,给我了很大的鼓舞,因为它们让我懂得了如何尊敬师长,如何对待同学,如何看待生活等道德方面的问题。
如果您能来到我们二十一世纪,您一定会觉得我们这边和您那边会有很大的差别,欢迎您来到二十一世纪的杭州做客!
祝您
长命百岁!
喜欢您的金嘉怡
20xx年5月2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