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话题作文 字数作文 作文素材

周记高中

时间:2024-10-05 16:18:18
周记高中模板锦集七篇

周记高中模板锦集七篇

时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动,一个星期已经结束了,我们一定有印象深刻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周记吧。你所见过的周记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周记高中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记高中 篇1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节,奶奶和爸爸还有我一起去扫墓,一路上,春光明媚,阳光灿烂,高速公路两旁,有嫩绿的麦田、腊黄的菜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多美呀!

这次的清明节可隆重了,我们家的祖坟分布在四墓园和五墓园,清明时节满山遍野都是上山扫墓的人,山上一片热闹。大人们准备了许多糕饼点心、水果饮料,一整袋一整袋拿着,小孩们有的拿锄头、有的拿铲子随后跟着,一家人一起上山扫墓。扫墓活动可有意思了,每找到一处祖坟,我们就分头忙开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会儿就把杂草丛生的坟头整理得干净了许多,接着用毛笔蘸上红漆把墓碑上的字工工整整的描新一遍,这一来,日久未修的祖坟顿时面目一新了。

大人们取出供品摆在坟前,点燃香烛,还烧了许多纸钱,这些供品是给祖先吃的,纸钱是给祖先用的,表示我们后辈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从大到小的辈份轮流磕头祭拜,有的口中还念念有词呢,哥哥念着:“祖先保佑,让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还有更有趣的事呢,外祖父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过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笔就描,慌得爸爸一声惊叫:“别动!”,原来这行字是留着给奶奶逝世后才能写上的,我差点闯了祸,赶紧在外祖父坟前磕了四个响头,大人们乐得呵呵大笑……

扫完了墓,我们都累坏了,下山的脚步一瘸一瘸的,但这一天过得真有意义。

周记高中 篇2

语文,拆开来讲,是语言和文字,或者说,语言与文学。有了语言,再有了文字,然后就有了文学。语言是载体,文学是表达。而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学,都应当纯粹而富有人情味。

所谓纯粹——真正的文学与政治无关。创作是听从内心指引的,表达的是感情,是人性的迸发。或精致,或粗犷,或清新自然,或恬静纯美,或险象迭生。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是生机勃勃的。就像饱满而多汁的果实,果皮如何无关紧要,果肉甘甜充实即可。而有些政治语言,内容空洞、乏味,说得偏激点,简直是有辱纯粹的文学。它们像早已躺在棺材里的腐朽的尸体,无论有多少金缕衣,也无法改变了无生机的事实。我们所关注的、能名副其实的文学,只有一条铁则——是活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世界,文学存在的意义,应当能与世界共鸣。可以赞美、修饰世界,亦可以冲击它,如七月里奔腾的大海,不顾一切地摧毁。这之后,是重建的机会。死气沉沉的东西,浮于表面的事物,让人避之不及。

所谓富有人情味——语言和文学都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是本心的表达,是情的凝集。兄弟友爱、父母慈爱、儿女痴情……有情才有文。而目前的学习中,其实有很多是偏离了情而存在。比如语文阅读题中总有分析词句作用等一类题,虽不能否认有些作者在作文时考虑“承上启下”“营造气氛”,但更多的,应该是不自觉流出。人工雕琢再精细,皆为下品。特意为之,显得矫揉造作,过于穿凿。但如果心中已有形象,再一一绘出,只略在表达上下功夫,使之更简洁明了,更易被领会,这才是上品。笔应随情出,倘若抛了作者的情致,只抓住一些词句大做文章,真是因小失大了。

语文之美,美在鲜活。不论相隔多少年,距离多么远,纯正的文学永远保有一份震撼人心的力量,读起来内心能有强烈的共鸣感。人类做真挚的情感永远不会过时,不会垂垂老矣。语文之美,美在和谐统一。既有作者与读者心灵的和谐,又有人物与环境的统一。统一的美是规则的美,使得万事万物皆有其韵味。我们究竟应从语文中学到什么?我想,学到语文之美,就足够了。

周记高中 篇3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正是中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每当中秋节时,全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并还会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真是其乐融融。而远在他乡的人看着这朗朗明月,都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来。

随着天渐渐变黑,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房顶坐在椅子上,等待着那皓白的明月。天终于黑了下来,我们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一边观赏着这皓洁的“白玉盘”。望着“白玉盘”,我不禁想起了嫦娥,如今她正在那美丽的月亮上,但没有一个人陪她说说话、聊聊天,所以她一定十分寂寞吧!非常希望有人能陪她聊聊天,还有一只兔子正在树上捣药呢,而还有一个人——吴刚。

瞧!他正抡着斧子一直砍着那根木砍不倒的桂花树。想着想着、看着看着,突然,两片云彩竟悄悄地把月亮妹妹给挡住了,而那片云彩也被月亮妹妹照得像蕾丝裙一般,此时,大地顿时黑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一阵清风吹来,终于把这顽皮的云彩给吹跑了,月亮也挣脱了,于是,亮光又回来了,此时,月亮异常大、异常圆,就像个巨大的月饼,让人有种特想咬一口的感觉。突然,我耳边也响起了“啪啪啪、啪啪啪!”的声音,寻声想去,原来是邻居在放炮并且大人小孩纷纷都出来了,老人们在看烟花,青年们都在一旁交谈着什么,而我们则是在一边玩耍。月光下,我们有说有笑……

这次中秋节可真令我难忘,难忘那皎洁的月亮,难忘那回味无穷的月饼……总之,这次中秋节我一生难忘!

周记高中 篇4

十八岁的欢笑,十八岁的忧伤,十八岁低沉的眼泪,十八岁的种种……

笑容或眼泪,幸福或悲伤,都已被这一年的雨季模糊了焦影,十八岁的悲伤总是特别多,或许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亦或许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就这么毫不反抗地让悲伤笼罩了自己,别人都不懂十八岁的我想要的是什么,最害怕一个人,却每天都要一个人,一个人面对心底里隐藏的某些东西,夹着惆怅和一去不复返的昨天,浩浩荡荡地穿越我单薄卑微的青春。每一次,我都不厌其烦地回头张望我走过的`日子,伫足,然后,时光和开心都狠心地扔下我,轰轰烈烈地追逐着自己的脚步,我写不完自己十八岁的点点滴滴,也编不完对十八岁的所有愿望……

我好喜欢回头张望自己走过的路,尽管每看一次,心都会被拉扯出止不住的疼痛,喜欢在黑夜里,闭上眼睛怀念着某一个人,或许只有在如此暗淡的夜里,我才敢这么肆意地想念,想象着自己未来的成就与幸福,但从不曾想过那幸福会与我有关。

倘若时光能倒流,也许每个人都会说“我想回到,我希望回到,”但我不会,我不会选择回到过去,尽管在从前的某一地点,某一时刻,我是很快乐,很幸福,也不曾想过回到那一点。这么的辗转反侧有什么意义??所有的快乐与悲伤也只不过是平分秋色而已;或留恋、或忘记;只是在这过程里,心会被回忆莫名地绞痛,时间久了、便习惯了、然而――也被潜移默化了,有些想说的话,放在心里就好了;有些幸福的过往,让它走过久算了。不管是爱情还是友情,最在乎的一方,往往都是伤得最深,输得最惨的一方。尽管知道是这样,也常常忍不住偷偷地在乎着、想念着,但也只是偷偷的,这么拼命地掩饰,我只是为了保护自己那点点卑微而早已被别人冷落的自尊。

我的自尊被他们撕得零零碎碎了,最后,却是自己一个人无力地蹲下,一片一片捡起,像拼拼图一样拼好,之后,再用冷漠把自己包裹起来,明明心里并不想这么做的,却偏偏把谎话说得那么冠冕堂皇,曾经他说“我们会是永远的好朋友”我就真的以为我们会是永远的好朋友,曾经她说“我不会离开你的”我也就真的以为她不会离开我了。而现实却用最刺耳的声音告诉我,我是个白痴!!而我、却还慢条斯理地安慰自己“没关系,习惯就好”

可是,我觉得自己的自尊心被她们拿在手里,丢到地上,摔了个粉碎。那种痛开始层出不穷,一点一点蔓延,我,只是恻然――

我的十八岁真的是个多雨的季节,我却那么喜欢雨,那么喜欢着暗涔涔的天;我想在这阴暗的世界里躲着,更肆意地希望大雨将我彻头彻尾冲洗一遍,把那不该有的忧郁都冲去,但却不曾这么做过。因为我的朋友比我还要担心我的身体,他们从小声地关心我,到提醒我,最后到警告我,都在说“一定要注意身体,一定要按时吃饭”所以啊!!我不能那么自私,不能老是让他们担心,我要好好听话,因为我怕他们也会像某些人一样狠心地丢下我,不要我。因为我叛逆,我任性,我不听话,

我无法把她们对我的关心表达地琳琅满目,但只有在他们的面前,我的悲伤才显得那么淋漓尽致,因为她们了解我,我是幸运的,虽然我丢失了心里面很重要的东西,可她们是我最重要的朋友,她们陪我成长,关心我,帮我,她们对我那么好、那么好,让我如此依赖,尽管不在我身边,但却从来不曾觉得远……

周记高中 篇5

当我看完《贝多芬传》的时候,我已知被贝多芬一种无形的力量震撼了。路德夕·凡,贝多芬一七七零年二月十六日出生于可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贝多芬的父亲就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就是一个仆人,一个厨子的孩子,贝多芬的童年就是艰苦的,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暖,开始,他的人生就是一场残酷而艰苦的斗争,他20岁就离开了家,到外面谋生,当他在音乐界崭露头角的时候,他的耳朵都又几乎聋了。但就是,他凭借着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天赋,创作了举世礼貌的钢琴奏鸣曲与交响音乐曲,成为了一代音乐家,他最终用痛苦换来快乐。

他,靠着自我不变的信念,完成了人类的梦想,在32岁那年,他甚至把遗嘱都写好了,在看他遗嘱的时候,我发现贝多芬竟有些“如果真的去了,就是比此刻更快乐些”的念头,应对残酷的命运,他最终还就是没有低头。就是的,假如他在稍稍自私些,他定会就此撒手归去,摆脱一切愁苦,但就是,他仍然渴望痊愈,偏偏期望“可怜的人类”快乐幸福。于就是,这天生的性格给予他无比的意志,把死神和解脱又拒之门外,开始了苦难的历程。当痛苦与日俱增的时候,积聚到他无法承受的时候,就如潮水般倾海而出,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他的血与泪的结晶。

贝多芬,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书的前页提到过这样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肌,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一个英雄,注定就要承受超乎寻常的苦难,这,已经成为一条不变的真理,每个伟大的诞生就是和超乎常人的牺牲换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摆在贝多芬面前的无非就是让他生命走到尽头的牺牲,可他终究抱着自我的梦想踏上了这条路。

一个不幸的人,当贫穷、残废、孤独,都袭他而来的时候,当世界不给他欢乐、声音的时候,—贝多芬,他却将这一切给予了世界,就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而我了解的就是一个伟大的贝多芬。

周记高中 篇6

一瞬间,我心回荡;一瞬间,我情飞扬,你不知,我不晓。我知道我心在彷徨,我明白我意是缠绵。

我迷惘,游走于黑夜之中,东撞西撞,撞得头破血流,撞得心疲脑胀。依旧向前,向前奔跑,迈步。而后拌倒,而后碰壁。谁知我苦?谁知难?只是一人彷徨,撞墙。伤痕累累的手指最后终于叩开拂晓之门,我决定了:要用这只手选择我的明天。无论过去有多么艰难,艰难总是很短暂,让我们忘记过去,一起去放弃,一起走向明天!

曾经拥有,那些无知的所有,那些残缺的等待。初冬的天空如此苍白,然而地上却太少纯白,望着星空与大地,叹息——不了解自己。大地,高楼耸立,不如天空,令人清晰,叶落归根,风生云起,我全然不在意。

人有收获就必有付出,哪怕仅是那小小的一点。于是,为了长大,我付出了挺多:幼稚,纯真与本性。剩下的只有虚伪,默然……我不满于社会,却对它无言,不知应该如何去诉说自己的感受,如何飞翔?

在每一瞬,我都在变,变得我不敢睁眼看,无法承受但却无言。

一瞬间,我神迷失;一瞬间,我意缠绵!

周记高中 篇7

曾子说过: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每一个人都需要对灵魂进行拷问,对灵魂的拷问可以去掉我们心灵的邪恶,灵魂才会高尚。在灵魂的拷问中实现自己,才能不断进步、获得美德。

我们在灵魂的拷问中发现错误,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巴金在 文革 初期被迫不停地写交代,后来巴金对于这件事十分自责,他这样说过: 我怎么忘记了当年的承诺?我怎么远离了自己曾经赞美的人格?我怎么失去了自己的头脑,失去了自己的思维,甚至是自己的语言? 我是可以想象巴金的内心。一次又一次的精神自责,不断地折磨着巴金。正是这种自责对灵魂的拷问,成了巴金晚年的写作动力。他直面文革对民族带来的浩劫,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席出现的精神空白。他终于写出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从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

灵魂的拷问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总结,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德国前总理维利?勃兰特,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一跪,表示愧疚和忏悔。勃兰特当众下跪道歉,表明他承认德国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这是深深痛悔的举动。但是同样是二战的元凶 日本当局却通过右翼编篆的历史教科书,隐瞒历史,漂白史实,将日本军国主义从 加害者 变为 受害者 ,引发了中韩以及亚洲各国的抗议怒潮。

承认祖辈的战争罪责,不但没有使德国人蒙羞,反而使今天的德国人在欧洲及全球舞台上赢得尊重,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对灵魂的拷问才能使人生更有价值,我们才能发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寻找到人生前进的方向;我们才能觅回信心与动力,让生命展现光彩,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国家,都需要进行灵魂的拷问,只有在拷问中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周记高中模板锦集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